|
**進化生物學家吳仲義:人類應學會溫柔對待癌癥2017-06-20 12:56來源:深圳商報
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文/圖 締一生物導讀:6月16日,冒著紅色暴雨警報,**進化生物學家、中山大學長江講座教授吳仲義來到深圳市大鵬新區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與這里的科研人員分享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從微觀角度分析癌癥的生態學與進化理論》。 近年來,“癌癥”一詞似乎離我們越來越近,中國因人口眾多穩居世界上癌癥發病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從2009年起,癌癥成為深圳居民的“頭號殺手”。從細胞群體遺傳演化的角度來看,癌癥因何而來?癌癥是“現代生活病”嗎?當前斬草除根式治療癌癥為什么行不通?吳仲義從微進化角度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癌癥本質是一種生物進化現象 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生態和演化系任系主任的吳仲義,2008年成為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同時也是中組部“千人計劃”(A類)入選者和“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在中國研究進化生物學更有優勢。”吳仲義告訴記者,因為中國人普遍接受“生物進化”這一理論,像他目前所在的中山大學校園里就有一座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的雕像,這在美國大學幾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過去四五十年,醫學尤其是外科學進步飛快,很多疾病都已能夠治好,但癌癥治療方面進展似乎不大,這是為什么呢?吳仲義表示,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們沒有弄清癌癥的本質是一種生物進化現象,也可以理解為癌癥是人體細胞進化的必然產物。所有癌癥細胞都是從單細胞進化而來的,大部分體細胞在多細胞動物設計中都有一定的存活年限,當它們變異出脫離設計,瘋狂復制自己時,便出現癌變傾向。 活到120歲不符合生物進化規律 “人活到120歲是生物進化規律中的罕見事情。”吳仲義說,研究表明,不論男性還是女性,活到120歲幾乎都要罹患癌癥。吳仲義善于運用計算方式論證自己的觀點,他表示,人體內有10的13.5次方個細胞,哪一個出了亂子,都可能演變成癌癥。 “任何一個人的皮膚細胞中都可以找到有癌變傾向的細胞。”吳仲義表示,不僅是人類,幾乎所有哺乳類動物身上都能夠發現這樣的細胞。貓、狗得益于生活環境的轉變,壽命越來越長,而在老年貓、狗身上幾乎都能發現腫瘤。 “當然吸煙這樣的不良生活方式也被確定與癌癥發生率有關。還有一些特殊因素,像油煙、石棉絮等,工業社會的環境也與癌癥發生率的提高有著一定關聯。歸根到底,癌癥發病率的提高與人類壽命的延長是正相關的。”吳仲義說道。 像對待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控制癌癥 “治療癌癥好比我們要殺滅田里的害蟲。”吳仲義形象地比喻,“如果我們能夠確定田里的害蟲是沒有抗藥性的,那么我們可以下重藥,把它們全部消滅。可如果群體內存在有抗藥性的害蟲,即使只有萬分之一,我們就要想其他辦法,因為殺死不抗藥個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那些耐藥個體的競爭力。” 為什么腫瘤里會有對藥物敏感的細胞,還會存在抗藥細胞呢?吳仲義認為,這可以用“生物多樣性”的原理來闡述。他曾在一年半前撰寫論文說明,一個硬幣大小的腫瘤細胞中可能存在1億種突變,癌癥細胞是靠如此龐雜的突變來獲得抗藥性的,所以我們對癌癥斬草除根幾乎做不到。 吳仲義告訴記者,登革熱高發期人們往往提倡“控蚊”,但沒有人能夠將蚊子趕盡殺絕,因為這是不可能的。換一種觀點來看,像對待高血壓、糖尿病這樣的慢性病,我們并不能“根除”它們,人類應“溫柔”地控制癌癥。 現代人所運用的癌癥治療手段,像化療,不僅對正常細胞組織影響太大,而且將惡性腫瘤中的敏感細胞全部殺死后,抗藥細胞便有空間肆虐猛漲,成為了優勢細胞。如果不殺滅所有敏感細胞,只是減少其中部分,那么敏感細胞始終與抗藥細胞保持對立,壓制著抗藥細胞。“在小鼠身上進行的實驗表明,如果大家放棄對癌癥細胞‘高壓’的做法,我們可選擇的方法其實還非常多。”吳仲義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