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癌癥細胞治療價格有望大幅降低2017-12-06 10:12來源:經濟參考
近年來,圍繞癌癥治療的研究和創新步伐不斷加快,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在2017年成為當之無愧的關注焦點。有統計顯示,CAR-T領域美國開展的研究有143項,而我國的相關研究也達到141項,逐漸邁向全球**梯隊。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與CAR-T相關的監管政策日趨明朗,加上近日成立的上海免疫細胞治療產業聯盟,都將助力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另外,相比國外三四十萬美元的治療費,中國CAR-T療法的定價有望大幅降低。
今年是CAR-T療法突破之年
對于CAR-T療法,通俗的解釋是把癌癥患者的免疫T細胞在體外通過生物技術改造,使其識別腫瘤細胞表面的抗原,然后把這些細胞輸回給病人,以達到識別、殺死癌細胞的效果。
為提升幼兒體能素質,促進孩子們健康成長,福建省泉州市劍影幼兒園在校園內開設“幼兒體能循環”特色課程,課程通過在園內科學合理設置運動區域,讓幼兒通過練習走、跑、跳、攀爬、平衡等基本動作,進行多種體育鍛煉活動,促進幼兒力量、速度、敏捷、柔韌等身體素質的協調均衡發展,培養幼兒勇敢、堅強、守紀和互助的優良品質。圖為11月29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劍影幼兒園,小朋友在進行匍匐爬。新華社發(張九強 攝)
“打個比方,一個患者的免疫細胞在體內被癌細胞打得東倒西歪后,出去叫了1000個好手進來幫忙。”一位參與過CAR-T療法研究的醫生表示。
CAR-T領域經常被提及的案例是美國女孩艾米莉(Emily Whitehead ),由于白血病經過化療后,她的生命一度十分危急。2012年接受CAR-T技術治療后康復,無癌生活至今。艾米莉的主治醫生、CAR-T臨床治療專家,費城兒童醫院的Stephan A Grupp教授近日在2017國際細胞治療上海峰會上與國內專家學者分享了CAR-T治療臨床安全管理和療效評估經驗。
曾經白血病7次復發的Nicole Gularte也出席了該峰會,她說:“之前的治療經歷十分痛苦,直到2016年接受了CAR-T療法后,才離開了病房,如今投身CAR-T領域相關工作,希望幫助更多人。”
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錢其軍告訴記者,從“艾米莉歷險記”來看, CAR-T療法的優勢是對復發難治腫瘤療效好,尤其是今年8月份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諾華公司的CAR-T免疫療法Kymriah(用于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上市,成為腫瘤治療史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
時隔不久,FDA又在今年10月份批了第二個CAR-T細胞療法Yescarta(來自凱特公司Kite Pharma),用于治療特定類型成人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在獲批之前,生物醫藥巨頭吉利德宣布119億美元收購凱特,一度點燃了資本市場的熱情。
業界預測顯示,CAR-T細胞療法未來的市場空間預計在35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目前,國際上在CAR-T療法領域領先的公司包括諾華、凱特、Cellectis、Juno等,輝瑞、新基等也積極介入這一領域。
致力促進細胞治療產業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美國非營利公益組織CRC Oncology創始人茹欽華表示,細胞治療的成藥性已經在美國確定,隨著細胞治療生產技術的逐步完善,適應癥、靶點的不斷拓寬,藥政及醫療機構經驗的日益豐富,未來對于像腫瘤這類致命性、難治愈性疾病,細胞治療結合其他靶向、抗體藥物以及局部微手術將會為病人帶來更多治愈的機會和高質量生活品質。
目前全球細胞治療領域共同面對的問題有幾個方面:一是科學家、發明者如何從全球產業化的角度考量并及時布局**申報;二是投資公司如何根據有限數據甄別優質項目,合理布局投資策略,尊重并合理利用珍貴的臨床資源;三是創業公司如何保證自身產品線的靶點獨特性、技術獨占性、生產流程的自動化、成本優化,以及3至5年臨床研發完成產品上市后的持續市場競爭力;四是上下游服務供應商如何更好地整合資源,形成各自技術特色鮮明的完整產業鏈;五是醫療機構如何借鑒歐美已有的CAR-T臨床安全管理經驗,建立并完善機構自有的CAR-T臨床安全管理流程及標準;六是藥政監管機構如何不斷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和產業的成長,完善甚至建立新的藥政管理標準。
國內企業多管齊下布局CAR-T
在錢其軍看來,由于對研究的重視,CAR-T是為數不多的中國不落后于西方國家的醫療研發領域。
茹欽華也表示,細胞治療產業是真真切切地給了中國藥政監管機構一次與歐美日藥政機構同步成長、甚至是走到前面去的機會。“個人**的心愿就是在未來的五年里,見證中國細胞治療產業和藥政監管水平超日、平歐、趕美。”茹欽華說。
資本市場的布局可謂緊鑼密鼓。今年年初,江蘇三胞集團8.19億美元收購美國一家生物醫藥公司,成為前列腺癌細胞免疫療法Provenge的擁有者;復星醫藥宣布與凱特成立合營企業,引入后者的CAR-T治療產品。
從實際進度看,部分企業正在開展CAR-T療法的產業化準備。11月初,西比曼生物科技集團攜手在CAR-T領域頗有經驗的賽默飛和GE醫療兩家外企,在上海張江藥谷啟動新工廠。
西比曼首席執行官劉必佐表示:“西比曼在上海、無錫和北京三地的廠房總面積達7萬平方英尺,**產量下,這些設施可以支持每年治療1萬名癌癥患者和1萬名膝骨關節炎患者。”
復星醫藥董事長陳啟宇也告訴記者:“國內細胞治療行業正在快速發展,復星正在加快建設符合要求的生產設施,進一步評估方向,早日為患者提供可負擔的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申報的“基于修飾型抗體及免疫細胞的精準醫學治療的標準研究”,獲得國家“精準醫學研究”重點項目的立項,這將為CAR-T的臨床規范化提供更多研究可行性方案。
“國外大公司主要集中研發針對CD19陽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的CAR-T療法,治療效果也相當不錯,但是對于實體瘤國內外的數據均不理想”,錢其軍表示,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更專注于實體腫瘤細胞療法的創新。中心推進的白澤T技術,結合了現有CAR-T技術和PD-1等免疫檢查點抗體的優勢,“雙劍合璧”在黑色素瘤、鼻咽癌、橫紋肌肉瘤等領域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小進展。
近日,藥明巨諾、復星凱特、科濟生物、恒潤達生、嘉和生物等9家企業正式成立了上海免疫細胞治療產業聯盟。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傅大煦表示,上海將積極推動細胞治療產業的發展,加大研發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讓CAR-T早日惠及更多患者。
國內患者何時用得上、用得起
雖然資本市場對CAR-T熱情高漲,但目前國內**的問題在于CAR-T療法申報方面的準備工作明顯落后于國外,一方面是監管層的相關政策缺乏連續性和明確性,另一方面是國內臨床試驗數據的合規性,這兩大因素將影響 CAR-T療法產業化的進度。
早在2009年,原衛生部將部分免疫細胞治療作為第三類醫療技術進行準入管理。由于申報的醫療機構缺乏科學規范的臨床研究結論和循證依據支持,未批準過任何醫療機構開展該技術的臨床應用。到2015年6月,國家衛生計生委按照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求,取消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審批。
2016年12月,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細胞制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目前,監管部門正根據反饋情況對指導原則進行修訂,預計可在2017年年內發布執行。
“這無疑是一大利好,因為之前一直不確定CAR-T療法在國內是按藥品還是按第三類醫療技術監管。”劉必佐說,從目前看,基本明確了是藥物屬性。可以預見,未來想賺快錢的小公司在CAR-T領域很難存活,留下來的一定是有科學實力、研究數據、生產能力和資金實力的“正規軍”。
上海斯丹賽生物技術CEO魏建中也表示,當前大環境對新藥、新技術是非常有利的。資金的蜂擁而至,有助于推動行業成長,但過度就容易導致行業出現混亂,期待監管細則的發布解決這些問題。
除了“身份”問題,另一大問題就是價格。從美國看,諾華的CAR-T療法Kymriah,一次治療的定價為47.5萬美元;凱特的CAR-T療法Yescarta,費用為37.3萬美元。
“這樣的價格在國內完全不現實。”劉必佐說,未來的CAR-T技術研究要從高度個性化的“自體型”走向“通用型”,因為創新不僅要有突破性、安全性,更要讓病人用得起。
“按照我們的估算,CAR-T療法的價格大約在10萬元人民幣左右(檢查和住院等費用另算),價格過高就無法大規模推廣,無法惠及更多患者。”錢其軍說,“白澤計劃”構建了CAR-T療法的創新平臺和研發優勢,未來將不斷尋求技術突破,同時將價格降到國內患者能夠承受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