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道細菌或導致包括癌癥在內的腸道疾病2020-03-12 08:23來源:生物谷
不要小看細菌,這些肉眼難以看見的微小生物,它們可能具有破壞性的力量。 據《新科學家》報道,如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一些腸道癌癥是由細菌引起的。這種微生物似乎在人類的DNA中觸發了一種不同類型的突變,而這種突變在結腸癌患者中高達十分之一。
“這是我們**次發現能改變DNA并致癌的細菌?!焙商mHubrecht研究所的Hans Clevers說。 結腸癌通常被認為是由隨機基因突變引起的,吸煙和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增加了人類患結腸癌的風險。但最近,研究人員認為某些腸道細菌可能是引發突變的“嫌犯”,其中包括一種大腸桿菌,它能產生一種破壞人類DNA的物質。 這種被稱為pks+大腸桿菌的菌株在結腸癌患者的糞便中更為常見,但目前研究人員尚不清楚,它究竟是直接導致腫瘤的根源,還是已患腸道癌癥的人體內環境更適合其生長。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Clevers和研究團隊將pks+大腸桿菌注射到人類腸道(在體外培養的人類腸道類器官)細胞中。他們發現,這種微生物觸發了不同的DNA損傷模式:在DNA編碼的四個“字母”(A、T、C、G)中,突變發生在特定的兩個字母組合上。 該研究小組隨后回顧了此前的兩項研究,在這兩項研究中,近6000個腫瘤的基因(主要來自結腸)已經被測序。5%到10%的結腸癌患者有相同的突變模式,但在其他類型的腫瘤患者中則沒有發現。“我們認為,這一發現有力證明了這些細菌,確實是引發病人癌癥的原因。”Clevers說。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Cynthia Sears說:“我不認為這是決定性因素,但該研究發現無疑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span> Clevers表示,如果上述研究結果得到證實,人們可以通過服用抗生素來清除致癌細菌,然后服用含有安全有益大腸桿菌菌株的益生菌膠囊,以阻止危險菌株死灰復燃。 在其他一項單獨研究中,另一個研究小組表明,缺乏某些細菌或導致一種不同的疾病——潰瘍性結腸炎,一旦患上這種疾病,人體免疫系統似乎會攻擊腸道,導致炎癥。 斯坦福大學的Aida Habtezion和同事發現,患有這種疾病的人,腸道菌落的多樣性較低,糞便中缺乏二次膽汁酸這類特殊的生化物質。而這些化合物正是由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缺乏的一種細菌所制成的。 Habtezion研究小組將膽汁酸注射給與患潰瘍性結腸炎病情相似的小鼠,發現其腸道炎癥有所緩解。 該研究小組現在已經開始對15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臨床實驗,觀察膽汁酸是否同樣能減輕人類患者的癥狀。實驗結果將于明年公布。 由于此前膽汁酸已經被用作治療肝病的口服藥物,因此,此次研究能夠迅速進入人體試驗階段。然而,為了使膽汁酸發揮**效果,Habetzion認為它應該作為灌腸劑,以灌腸方式進入結腸。 上一篇: 免疫療法新突破可用于治療頭頸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