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類器官癌癥模型在癌癥研究中的作用2019-06-11 10:00來源:生物谷
在一篇新的綜述類型文章中,作為干細胞和類器官領域的專家,荷蘭胡布勒支研究所的Hans Clevers和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David Tuveson總結了類器官(organoids,也稱為微型器官,即mini-organs)在癌癥研究中的使用,并對未來前景進行了展望。相關結果發表在2019年6月6日的Science期刊上,文章標題為“Cancer modeling meets human organoid technology”。 類器官是由干細胞在體外培養時形成的微觀自我組裝的三維結構。它們概括了它們的體內對應器官的許多結構和功能方面。這種多用途的技術已導致許多新的人類癌癥模型的開發。 如今人們有可能利用來自患有多種癌癥的個體的腫瘤組織作為起點,構建出無限擴展的類器官。另外,基于CRISPR的基因修飾允許依據癌基因變化的任何組合來設計癌癥的類器官模型。 當與免疫細胞和成纖維細胞混合在一起時,腫瘤類器官變成腫瘤微環境的模型,這就使得免疫腫瘤學應用成為可能。新出現的證據表明在個性化治療環境中,類器官可被用于準確預測藥物反應。 這些微型器官可用于研究腫瘤生物學特性,模擬腫瘤產生,以及以患者特異性的方式測試現有療法和新療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