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DNA“閱讀器”有望改善新型抗癌藥物的開發2019-03-11 09:32來源:生物谷
DNA非常小,當研究人員想對單鏈DNA的結構進行研究時,利用顯微鏡或許是遠遠不夠的,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大阪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解釋了抗癌藥物如何摻入單鏈DNA發揮作用的機制。 很多人都會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候患上癌癥,因此人們對新型有效抗癌療法的需求從未像現在這樣迫切,如今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開發新型療法來殺滅癌細胞,或者至少抑制癌細胞增殖,但研究人員并不是非常清楚有些藥物的具體作用機制;比如藥物曲氟尿苷,其是在DNA復制過程中摻入的一種抗癌藥物,與胸腺嘧啶相類似的是,曲氟尿苷并不能結合到胸腺嘧啶的配偶核苷酸上(腺嘌呤),這就會使得DNA分子變得不穩定,從而誘發異常的基因表達直至細胞死亡。 但藥物曲氟尿苷如何摻入到DNA鏈中依然是一個謎題,因為研究人員利用傳統的DNA測序手段并不能清楚揭示其中的機制,這就明顯限制了他們理解并開發新技術的方向;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的DNA測序方法,其能在短鏈DNA上有效區分藥物分子和正常的核苷酸序列,利用顯微探針,研究人員就能讓電流通過的距離大約比一粒沙子小6.5萬倍,這個距離剛好可以容納一段DNA分子。 研究者Takahito Ohshiro說道,利用單分子量子測序方法,我們就能基于電導率的差異鑒別出DNA中的單一分子,同時這項研究中我們**直接檢測到了摻入到DNA中的抗癌藥物分子;更重要的是,曲氟尿苷的電導率低于四種天然核苷酸的電導率,四種天然核苷酸會顯示出不同的電導值,這就能夠使得藥物分子被從DNA分子上輕松識別出來,基于不同的電導值,研究人員就能對長達21個核苷酸的單一DNA鏈進行測序,并確定曲氟尿苷的具體插入位置。 目前研究人員能夠清楚確定藥物在DNA鏈中的插入位置,這樣他們就能夠深入理解DNA損傷發生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希望這種新型技術能夠幫助開發新型有效的抗癌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