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證據表明手機輻射與雄性大鼠腦癌存在關聯2018-11-30 09:52來源:生物谷
手機輻射會導致人類癌癥嗎?根據美國國家毒理學計劃(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NTP)在2018年11月1日發布的研究結果,在這個問題上沒有科學共識,但是有“一些證據”表明接受與20世紀90年代手機輻射相當的輻射暴露與雄性大鼠所患的腦瘤有關[1]。 美國國家毒理學計劃---它是美國衛生與人力資源服務部的一個政府項目---資深科學家John Bucher在一份新聞稿[2]中說道,“研究中使用的輻射暴露不能夠直接與人類使用手機時的輻射暴露進行比較。在我們的研究中,大鼠和小鼠在整個身體上接受射頻輻射。相比之下,人們大多在靠近他們拿手機的地方的特定局部組織中接受輻射。此外,我們研究中的輻射暴露水平和持續時間大于人們經歷的輻射暴露水平和持續時間?!?/span> 在這項研究中,大鼠接受頻率為900兆赫(MHz)的射頻輻射,這是20世紀90年代時人們使用的手機的典型特征,而且它們每天接受大約9小時的輻射,為期兩年。這項研究中使用的最低輻射暴露水平相當于手機可能造成的**輻射暴露水平,并且還獲得美國聯邦監管部門的批準;這些大鼠接受的最高輻射暴露水平是這種最低輻射暴露水平的4倍。 相比于未接受輻射暴露的對照組大鼠,2%~3%的接受輻射暴露的大鼠患上惡性膠質瘤(malignant glioma)。 除了增加的腦癌風險之外,在雄性大鼠中,還有“明確的證據”表明這種輻射暴露與惡性心臟腫瘤之間存在關聯,而且還存在“一些證據”表明這種輻射暴露與腎上腺腫瘤存在關聯。然而,在小鼠和雌性大鼠中,輻射暴露和腫瘤之間的聯系是“模棱兩可的”或者說不確定的。 美國國家毒理學計劃使用的從最確定的到最不確定的特征層次結構是“明確的證據(clear evidence)”、“一些證據(some evidence)”、“模棱兩可的證據(equivocal evidence)”和“沒有證據(no evidence)”。如今,手機使用的高頻輻射比這項研究中使用的射頻輻射更不能穿透動物組織。此外,由于手機變得流行,流行病學家并沒有觀察到人類膠質瘤(一種腦癌)發病率整體上升。 這項研究代表了美國國家毒理學計劃的科學家們和一組外部評審員的共識。在未來,美國國家毒理學計劃想要在較小的暴露室進行研究,并使用DNA損傷等生物標志物來評估癌癥風險。這種實驗設置變化應當意味著未來的研究將花費更少的時間。 雖然這項研究沒有報道人類患癌風險,但是想要降低手機輻射暴露的人可通過使用耳機和將手機放在離身體更遠的地方來做到這一點。 上一篇: 益生菌產品只要不含腸球菌就可以了嗎
下一篇: 細菌真地也會在我們的大腦中安家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