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道細菌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2018-03-14 10:02來源:生物谷
耶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在老鼠小腸內發現的細菌可以傳播到其他器官,引發自身免疫反應。他們說,研究人員還發現,可以用抗生素或疫苗來抑制自身免疫反應,目的是針對這些細菌。 研究人員說,這項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研究結果表明,這是有前景的治療慢性自身免疫疾病的新方法,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和自身免疫性肝病。 腸道細菌與一系列疾病有關,包括免疫系統攻擊健康組織的自身免疫狀況。為了闡明這一聯系,耶魯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將重點放在了腸球菌,他們發現的一種細菌能夠自發地在腸外“轉移”到淋巴結、肝臟和脾臟。 在基因易感小鼠的模型中,研究人員觀察到,在腸道外的組織中,E. gallinarum開始產生自體抗體和炎癥,這是自身免疫反應的特征。他們證實了健康人培養的肝細胞的炎癥機制,以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肝臟中存在這種細菌。 通過進一步的實驗,研究小組發現他們可以用抗生素或針對E. gallinarum的疫苗來抑制小鼠的自身免疫。通過這兩種方法,研究人員能夠抑制組織中細菌的生長并減弱其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當我們阻斷導致炎癥的途徑時,我們可以逆轉這種細菌對自身免疫的影響,”資深作家Martin Kriegel說。 他指出:“針對E. gallinarum的疫苗是一種特殊的方法,因為我們研究的其他細菌接種疫苗并不能預防死亡率和自身免疫。”這種疫苗是通過注射在肌肉中的,以避免瞄準腸道內的其他細菌。 他們說,雖然Kriegel和他的同事計劃進一步研究E. gallinarum及其機制,但這些發現與系統性紅斑狼瘡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相關。 他說:“使用抗生素和其他方法,如接種疫苗,是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生活的有效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