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成像技術揭示肥胖癥新療法2018-01-12 09:30來源:生物谷
最近來自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者們利用3D成像的技術展示了小鼠脂肪細胞內部的特征,這一成果有助于設計靶向藥物治療或預防肥胖癥以及糖尿病。
“我們的發現強調了3D成像對于藥物研發的價值”,該研究的共同**作者,Jingyi Chi說道。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Cell Metabolism》雜志上。
此前研究發現脂肪存在三種不同的類型:白色,棕色以及米黃色。白色脂肪用于儲存能量,但過多的堆積容易產生負面影響,棕色與米黃色的脂肪組織則能夠通過消耗能量促進機體健康。
根據作者的說法,米黃色脂肪對于治療肥胖以及其它一些代謝性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由于其能夠從快速地從潛伏態向活化狀態轉變。作者的最終目的是開發出能夠促進米黃色脂肪燃燒,以緩解脂肪代謝異常的患者的癥狀的目的。
首先,作者希望了解脂肪組織與神經系統互作的特性,但常規成像手段受到分辨率限制,往往達不到目的。因此,研究者們開發出了新的3D成像技術“iDISCO”,通過將小鼠暴露子安寒冷的環境中促進米黃色脂肪活化,之后利用上述成像手段對該組織內部的結構進行細微的觀察。
一般來講,脂肪組織周圍神經元突出的強度以及密度能夠預測脂肪的活化程度:活化程度越高的脂肪組織其神經纏繞的密度就越高。此外,3D成像技術還揭示了內臟脂肪與皮下脂肪的區別,內臟脂肪主要存在于腹腔,其包裹在器官的表面,往往伴隨代謝性疾病的發生而出現。皮下脂肪則存在于皮膚下層,能夠在寒冷的環境下向米黃色脂肪轉變
成像結果表明,小鼠的內臟脂肪更加模糊,神經元纏繞的密度更低,而皮下脂肪的組織則相對更加有序,神經元的纏結更加豐富。
這一發現為代謝性疾病以及肥胖癥患者的靶向治療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